近來房市轉冷而轉向買方市場,無論是蛋黃區或蛋白區的房價都開始有鬆動的跡象,許多想變身有殼蝸牛的民眾紛紛開始思考,究竟何時才是入場的好時機?
許多專家都表示:自住什麼時候都可以入場!
真的是這樣嗎?到底要怎麼買才好?買房如果不知道會後悔的兩件事....
近來買氣冷,房價下跌的氣氛濃厚,不僅「中八淡新竹」,甚至連蛋黃之首的信義區、大安區房價也疑似開始鬆動,即便如此,市場交易量依然冷清,顯示買方的觀望氣息依然濃厚。許多專家都說,現在是自住客入場的好時機、自住客什麼時候入場都沒有差別。究竟現階段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房產專家建議可從產品類型與自身條件來分析!
房市會繼續往下走多久後反彈,大部分的買方都在等候最低點。房市專家李季鴻分析,依過去經驗,任何的停漲或起跌,關鍵都在於政策的變化,而近幾年的打房政策正慢慢的發揮效用,政府「救市點」何時發生才是最大的關鍵點。
至於現在能不能買,李季鴻建議,還是回到自身條件、需求來判斷。小資族現在進場,若市場「不是你能操縱的」,意即非專家所說的「撿蘋果的高手」,後市所產生的風險(跌價或找找不到接手)就得仔細評估。他舉例,有的人身價10億,買間2千萬的房子,漲或跌沒差,反正可以不賣;但對上班小資而言,有些甚至可能為「紅色供應鏈風暴」襲捲,遇到放無薪假或裁員,買房的風險也就相對大,因此,能不能進場,先評估自身條件。
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在節目中分析過去房價曲線,以北市最近10年來看,民國92年遭逢SARS,1坪22萬元,當時沒人敢買房,房價下跌,但到103年平均房價來到65萬元。張旭嵐認為,以現在房價來看,即使是買到現在盤整的最低點,以長線來看都是過去的高點;相對的,那怕是買到現今盤整期的高點,「仍然是未來的低點」。所以,她認為自住客現在可以開始看房,並慎選符合自我需求的產品、區域才是重點。
房產專家Sway則認為,民眾都想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人人都這麼幸運!因此Sway表示,如果物件符合自身需求,交通條件好、生活機能得宜、屋況佳、負擔得起,自住就是有需要就買,何況房屋本來就會折舊,如果正常的跌價並不能稱作賠錢,因此房市漲跌根本沒差!
專業投資客帥過頭亦表示,大家當然都不希望自己的房子跌價,但是如果是自住需求,一般家庭若有學區考量,通常從孩子上小學開始,一直到約唸大學時才會考慮換屋,也就是要考慮的應該是10年後的房價水準,購買時當然不用考慮房市走向。
而包租公蔡志雄律師也同意自住沒差的看法,他舉例,目前台北市房價一坪約90萬,但民國78年的無殼蝸牛運動,當時房屋一坪才30萬就引發抗爭,所以房價會跌沒錯,但是一反彈就高漲了三倍,現在房價即便再跌,也不可能回到過去的30萬一坪。所以對自住客來說,現在房子跌價沒關係,至少還是住在自己的家,所以自住的房子是買得起比較重要,而非買得便宜。
----------------------
Riona也認為,對於有自住需求的民眾來說,房價是否負擔得起遠比房價水準夠不夠低重要許多。事實上符合自身需求的房屋,通常也就是符合市場上一般大眾需求的房屋,即便景氣不佳,但只要「有人」,就要「有殼」;「有經濟活動」,就要「有辦公室與店面」,因此區位佳、屋況良好的不動產,有需要當然隨時都可以購買。
當然,許多人認為在租金水準相對低的現在,租屋無須繳納相關稅負,租房子住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只是,相對來說租房子對於一般家庭而言較不穩定,當租約到期時可能隨時會面臨無法續約、需要搬家的情況;且目前台灣的租屋市場尚不健全,是否能遇到好屋況、好房東需要相當運氣;特別是住在別人的房子裡,想要對房屋進行裝潢等更動也較為不易。綜上所述,Riona建議有居住需求的民眾,隨時都可以依自身需求搜尋房屋;至於手邊有資金具有投資需求的民眾,若市場上有所處地段好、周遭投報率不錯的辦公室或店面,依然可以下手以盡早開始賺取租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