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買方市場確立 建商買地僅佔10%
市場轉變
【鄭婷方╱台北報導】放眼住宅、商辦、土地等交易市場,自用買方市場都已確立。商仲業者統計,今年第1季全台商用不動產交易總金額僅89億元,土地交易總金額僅143億元,創下2009年以來的同期最低水準,建商買地金額比例僅佔10%。學者分析,前一波獵地過多且成本高,建商手上存貨已過剩。

房市賣壓增,建商獵地轉趨保守,土地交易量大減。林琨凱攝
根據高力國際發布的2016年第1季投資市場報告,今年Q1因投資性質買方退場與季節性因素,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僅為89億元,北市仍佔成交金額佔54億元,除了頂新集團旗下的頂禾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賣給百世多麗投資開發公司的中華票券總部大樓,金額達49億元,其餘個案交易規模都不大。
商用不動產僅89億
第1季金融保險業成交金額掛蛋,自用型買家成為市場的主流,辦公室與廠辦類的交易金額佔比最高。
對此,高力國際投資部資深董事黃正忠分析,這季土地買賣成交金額創下2009年以來,7年最低水準,僅143億元,建商買賣金額比率僅10%,顯示建築開發業對土地需求已不如以往殷切,對後市相對不看好,同樣以自用為主。
「業者土地存貨太多,土地購買成本又高,庫存土地過多。」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以自然人名義買地養地,建商要開發再買下來,左手換右手是以往常見的操作模式,始終抱持黃區土地是稀有的態度,認為蓋一塊少一塊,很敢買蛋黃區土地,但成本高,要蓋高級或豪宅才有辦法打平,政府控管高總價市場,建商手上套牢一堆土地已經很頭痛。
自住建案去化較快
章定煊補充,若要迎合目前市況,能推低總低單建案的土地較佳,台南高雄土地熱絡很正常,近期央行鬆綁信用管制,多少對房市有幫助,不過,還是得看建商肯不肯放低價格,「若降價,投資客或置產客大概願意進場了,只是都是抱著想低接的態度。」目前住宅、商辦、土地都呈現自住市場當道,可能會維持2~3年。
「未來購地以周邊具機能的土地為主。」亞昕國際開發(5213)董事長姚連地說,購地還是優先買雙北市的土地,但會考慮在捷運站、商場附近的地,但因北市高總價個案不好推,所以新北市土地是主力,一般自住型建案去化量相對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