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買賣真贈與 稅改苦了受贈人
稅改衝擊
【陳世峰╱台北報導】房市稅改近年連發數箭,從房屋稅、房地合一稅及遺贈稅調整,一直影響著房市交易,業者指出,財政部近來對特殊交易施加重稅,造成特殊交易佔比減少,房地合一稅及房屋稅爭議也讓今年買賣移轉量急凍,建議民眾購屋前應做足功課,否則屆時收到稅單已無力回天。

房市稅改持續進行,立法院昨舉辦房地產持有稅公聽會,邀請產官學界替稅改指路,降低改革衝擊。林琨凱攝
過去不少屋主利用特殊交易節省贈與稅,從實價登錄資料可看出端倪,台北市2013年前8月特殊交易數量僅8%,一路攀升至去年的13.6%,不過隨著財政部近年將此列為重大關注對象,今年前8月佔比剩下13.4%,為4年來首次出現衰退。
特殊交易成本偏低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指出,一般房子採用贈與方式移轉須繳贈與稅,但如果採交易方式,在登錄時註記為「親友、員工或其他特殊關係間之交易」,即可省下贈與稅。不過,在財政部將此列為重點關心項目後,受贈取得房屋日後買賣移轉成本採當年的申報成本計算,取得成本大減意味著日後轉手獲利就大增,讓許多受贈族叫苦連天,紛紛另闢蹊徑節稅,也讓特殊交易量縮小。
徐佳馨指出,過去民眾為了適用土地增值稅自用優惠,多會採取以買賣為名,實為贈與的移轉行為,以達到節稅效果。不過在新版遺贈稅率已送交立法院審議,民眾應更細膩規劃節稅,才能讓稅收低於預期。
另外,房屋稅話題仍持續延燒,立法院昨舉辦公聽會,廣邀產官學各界出席,與會者指出,台北市房屋稅調整後,已衍生包括一刀切、重複課稅質疑、地上權地租暴漲、政府招商困難等問題。
舊屋加稅爭論不斷
尤其舊屋是否加稅問題引來專家爭論,德林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兼任副教授林旺根認為,房屋標準單價無論新舊,只要種類、等級及地段增減率相同,都應是相同價格,差別只在舊屋應同步考輛折舊及耐用年數調整。
律師趙文銘則認為,法律規定以不溯既往為原則,且若非地方財政不足,否則政府沒有理由加稅,他台北市為例,去年北市府總收入約1800億元、支出約1500億元,還有餘額300億元,目前北市負債約1300億元,評估約4、5年即可清償,且目前又未見重大建設推動,實在看不出加稅理由。至於稅率部分,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建議,房屋起造人不應適用囤房稅率,應鼓勵土地改良與資金投入,且自住房屋稅負應調降、避免與地價稅重複課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