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異擴大
【詹宜軒╱台北報導】買賣雙方「郎有情、妹無意」的價格認知,持續擴大,在6成以上民眾看壞Q4房市價格的情況下,永慶房產集團昨發布的房產趨勢報告更指出,未來1季恐將出現「量平價小跌」,全年買賣移轉棟數鎖在23~24萬棟間,慘落26年來低點。
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差距大,房仲業者認為成交難度提升,今年全年交易量恐創26年來新低。范厚民攝
根據永慶房產集團針對該公司房仲網會員,所發出的1015份問卷調查資料顯示,全台看跌Q4房市比例再度擴大,占比66%,較上季的59%增加7個百分點。其中,「小幅看跌5%~10%」比例高達5成。
就買賣雙方購、售屋理想價格的部分,買方有50%願意以較實價登錄成交行情低10~20%的價格購屋,甚至有超過8成買方,僅願以低於實價登錄成交行情的價格購屋。但賣方則有59%,傾向以低於實價登錄成交行情的5%,至高於該數字的10%售屋。
買賣雙方歧異續擴大
若以1間總價1000萬元的房屋來看,賣方的理想成交價在950~1100萬元之間,買方則僅願以800~900萬元來購買,兩造價格認知差距最大達300萬元,使得市場呈現媒合難、成交更難的窘況。
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雖然3月底鬆綁信用管制後,讓壓抑已久的買氣出籠,但之後經歷暑假、房屋稅、遺贈稅擬調漲等議題,購屋信心也跟著轉弱,「此外,房價修正程度尚無法吸引多數買盤進場,交易量沒有擴張動能。觀察2012~2015年Q4交易量,並未較Q3明顯增加,預期今年量縮格局不變,買賣移轉棟數全年恐落在23~24萬棟間,創26年新低。」
6都合計創18年新低
以6都表現來看,今年1~8月買賣移轉棟數除桃園市維持正成長外,其餘5都交易量能持續下滑,較去年同期衰退10~24%,包括雙北市、高雄市,均創近18年來新低量。6都平均較去年衰退14%,同步寫下18年來的新低紀錄。
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教授陳淑美指出,實價登錄上線後,近1~2年民眾很聰明,懂得搜尋成交資料做為比價基準,「這個行情紀錄成為定錨效應,賣方不願意讓價怕吃虧,但買賣價格應是當下行情的反應,過去僅來為參考,應預期到未來市場的變化。」陳淑美提醒賣方,在評估個人是否有急迫變現、或是必要需求的情況下,可適度讓價、落袋為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