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房價高漲,政府推出社會住宅政策因應,不過,有海外學者認為,社宅無法解決房市根本問題,政府應避免資金湧入不動產,讓房價回到人民可負擔的水準。
亞洲不動產學會暨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2017聯合年會今(11)日於台中市林酒店開幕,包括內政部長葉俊榮、台中市長林佳龍、營建署長許文龍、地政司長王靚秀、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勃.席勒(Robert James Shiller),以及來自24個國家,近600名權威學者、全國不動產相關產業界等,均出席活動。
內政部長葉俊榮致詞表示,台灣房市面臨高資產價格、高自有住宅率、高空閒住宅率等「三高」問題,對房市影響相當大。
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提出多項住宅政策改革,包括興建「8年20萬戶」社會住宅,讓青年和弱勢族群可居住、推動都市更新及老屋加速重建等以解決房屋老化問題、建立實價登錄制度促進資訊透明化、通過租賃專法並提供租稅誘因及專業機構的介入來鼓勵屋主出租房屋以健全租賃市場。
羅勃.席勒指出,在房市榮景時,泡沫的預期效果會促使高槓桿房貸屢見不鮮,但是當信心不足時,資產價格的修正會形成房市的景氣循環,如美國房價在2005年達到高點後就開始明顯的下跌,建議台灣應注意房價在景氣循環的作用下,當資金流動及人民信心不足時,可能會出現的下跌。
針對台灣,他建議,社會住宅的數量的提升無法解決房市的問題,應著重在社會保險制度的保障,並教育民眾房價不是只漲不跌,避免資金一窩蜂投入不動產,並引導資金到其他投資工具,房價會自然回到可負擔的狀況,並降低房市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亞洲不動產學會年會主席陳明吉表示,台灣歷經4次主要房市景氣高峰期,若以房價最高的台北市為例,從台北市的預售屋價格、營造工程物價總指數、人口數以及央行重貼現率的長期數據來看,利率持續平緩下降,人口增長亦相當穩定,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在1987~1993年、2001~2008年有2次較明顯的增長,2009年後增幅趨緩且略有下降,與預售屋價格變動趨勢似有較明顯的關聯性。
他說,除了建築成本等基本面因素外,應有其他非基本面因素左右過去房價的變化,未來政府應進一步探討如何避免讓非理性因素擴大房市投機性泡沫的課題。
羅勃.席勒指出,在房市榮景時,泡沫的預期效果會促使高槓桿房貸屢見不鮮,但是當信心不足時,資產價格的修正會形成房市的景氣循環,如美國房價在2005年達到高點後就開始明顯的下跌,建議台灣應注意房價在景氣循環的作用下,當資金流動及人民信心不足時,可能會出現的下跌。
針對台灣,他建議,社會住宅的數量的提升無法解決房市的問題,應著重在社會保險制度的保障,並教育民眾房價不是只漲不跌,避免資金一窩蜂投入不動產,並引導資金到其他投資工具,房價會自然回到可負擔的狀況,並降低房市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亞洲不動產學會年會主席陳明吉表示,台灣歷經4次主要房市景氣高峰期,若以房價最高的台北市為例,從台北市的預售屋價格、營造工程物價總指數、人口數以及央行重貼現率的長期數據來看,利率持續平緩下降,人口增長亦相當穩定,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在1987~1993年、2001~2008年有2次較明顯的增長,2009年後增幅趨緩且略有下降,與預售屋價格變動趨勢似有較明顯的關聯性。
他說,除了建築成本等基本面因素外,應有其他非基本面因素左右過去房價的變化,未來政府應進一步探討如何避免讓非理性因素擴大房市投機性泡沫的課題。